中考必备化学基础知识点。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必备化学基础知识点 篇1
1.化学变化中,元素和原子种类不变,但物质和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2.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若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则无论得到什么数据都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也不能说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守恒
3.根据一个物质参加反应的条件可以推断该物质的`某些性质和贮存方法
4.可以利用化学变化中一种元素的质量不变和H+所中和的OH-数量守恒来巧妙地解决化学计算。
中考必备化学基础知识点 篇2
质量守恒定律
1.化学变化中,元素和原子种类不变,但物质和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2.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若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则无论得到什么数据都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也不能说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守恒
3.根据一个物质参加反应的条件可以推断该物质的某些性质和贮存方法
4.可以利用化学变化中一种元素的质量不变和H+所中和的OH-数量守恒来巧妙地解决化学计算。
中考必备化学基础知识点 篇3
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初三化学知识口诀
化合价口诀化合价一:
一价氟氯溴碘氢,还有金属钾钠银。
二价氧钡钙镁锌,铝三硅四都固定。
氯氮变价要注意,一二铜汞一三金。
二四碳铅二三铁,二四六硫三五磷。
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二:
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
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
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
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
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
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
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
硫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化合价口诀三: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全都齐;铜以二价最常见。
化合价口诀四: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负一硝酸氢氧根
负二硫酸碳酸根
负三记住磷酸根
初中化学常考知识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中考必备化学基础知识点 篇4
跟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O2点燃=CO2(氧气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生成能让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C+O2点燃=2CO(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不明显
高温C+2CuO=2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并减少,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3C+2Fe2O3=4Fe+3CO2↑
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黑色的固体减少,有
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CO2+C高温=2CO
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减少
3C+2H2O=CH4+2CO
现象:生成的混和气体叫水煤气,都是可以燃烧的气体
跟二氧化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O2点燃=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a(OH)2+CO2==CaCO3↓+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CaCO3+CO2+H2O==Ca(HCO3)2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溶解
Ca(HCO3) △=CaCO3↓+CO2↑+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
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Cu2(OH)2CO3△=2CuO+H2O+CO2↑
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
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2NaOH+CO2==Na2CO3+H2O(也可为KOH)
现象:不明显
CaCO3高温=CaO+CO2↑
现象: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跟一氧化碳有关的,但同时也跟二氧化碳有关:
Fe3O4+4CO=3Fe+4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高温
FeO+CO==Fe+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高温
Fe2O3+3CO=2Fe+3CO2
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高温
CuO+CO=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中考必备化学基础知识点 篇5
1.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固体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密度大的金属不能竖直放入容器。
3.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挨紧。
用完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4.试管:可用作反应器,可收集少量气体,可直接加热。盛放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成45°角;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5.烧杯:溶解物质配制溶液用,可用作反应器,可加热,加热时要下垫石棉网。
6.平底烧瓶:用作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反应器,可加热,要下垫石棉网。
7.酒精灯:熄灭时要用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只酒精灯。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用外焰。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可用于加热但必须在下面垫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水槽、量筒、集气瓶
8.量筒: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使用时应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不能作反应器,不能溶解物质,不能加热读数时,量筒平放,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仰视读数比实际值小,俯视读数比实际值大
9.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可准确到0.1克。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要用镊子夹取。药品
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易潮解的药品(氢氧化钠)必须放在玻璃器皿(烧杯、表面皿)里。
10.胶头滴管:滴液时应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里。吸满液体的滴管不能倒置。
1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
合同范本网小编精心推荐:
- 中考必备化学基础知识点 |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 | 知识点总结 | 中考必备化学基础知识点 | 中考必备化学基础知识点
12.过滤:分离没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的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过滤时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的边缘,
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
玻璃棒的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紧靠接收的烧杯。
13.粗盐提纯实验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漏斗、量筒、酒精灯、铁架台、
托盘天平实验步骤:1.溶解2.过滤3.蒸发4.称量并计算粗盐的产率
14.浓酸、浓碱有腐蚀性,必须小心。不慎将酸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碱溶液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硫酸沾在衣物或皮肤上,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再用水冲洗。
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共3页,当前第1页123
15.洗涤玻璃仪器:玻璃仪器附有不溶的碱性氧化物、碱、碳酸盐,可用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油脂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
不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16.连接仪器:连接玻璃管和橡皮塞或胶皮管时,先用水润湿,再小心用力转动插入。
给试管、玻璃容器盖橡皮塞时,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
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使劲塞进去。
17.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18.蒸发: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了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加热过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要放在石棉网上。
19.物质的鉴别
①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各气体的性质:
氢气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co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甲烷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既有水又有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鉴别五种气体的步骤:
先用燃着的木条: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是二氧化碳;
能燃烧的气体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
第二步检验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燃烧后的产物: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不生成的是氢气和甲烷,无水生成的是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甲烷和一氧化碳
②酸(鉴定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
方法二、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
③碱溶液(鉴定o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
方法二:加硫酸铁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注意:以上方法只能鉴定可溶的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
④鉴定碳酸盐的方法:加盐酸,有无色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32-)反应原理:碳酸盐+酸→盐+h2 o+co2 ↑
⑤鉴定硫酸及硫酸盐:往溶液里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再加稀硝酸,有不溶so42-)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生成。
反应原理:硫酸或硫酸盐+bacl2(或ba(no3 )2 、ba(oh)2)→baso4 ↓+...
⑥鉴定盐酸和氯化物(氯离子,cl-)
往溶液里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
反应原理:mclx+xagno3=m(no3)x+xagcl↓
⑦铜盐: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它们的溶液呈蓝色
⑴跟排在铜前的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应,有红色的金属铜生成共3页,当前第2页123
fe+cuso4=feso4+cu zn+cucl2=zncl2+cu
⑵跟碱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2↓
cuso4+2naoh=cu(oh)2 ↓+na2 so4
⑧铁盐:硫酸铁、氯化铁、硝酸铁,它们的溶液呈黄色
跟碱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 ↓
fe2(so4)3+6naoh=2fe(oh)3 ↓+3na2 so4
中考必备化学基础知识点 篇6
中考化学知识点之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
1.化学方程式表示哪些化学意义?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简明的表达形式。它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表达了化学反应的意义。
(1)“质”的含义表示什么物质参加了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以及反应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
(2)“量”的含义从宏观看,表示了各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如果反应物都是气体,还能表示它们在反应时的体积比。从微观看,如果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化学方程式还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间的分子个数比。例如,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
“质”的含义:经点燃,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
“量”的含义:从宏观看,每4份质量的氢气跟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即氢气跟氧气反应时的质量比为1:8,从微观看,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因此,这个化学方程式还表示了每2个氢分子跟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了2个水分子。
2.化学方程式与数学方程式有什么不同?
(1)化学方程式中的加号“+”和等号“=”有特定的化学意义;反应物间的“+”号表示物质间有“反应关系”,即用“+”号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故应将“+”号读成“与”、“和”或“跟”。生成物间的“+”号表示物质的“并存关系”,即反应后同时有这样几种物质生成,故应将“+”号读成“和”。“=”号则表示“反应生成”和“质量守恒”的意思,即左边那些物质“反应生成”了右边那些物质。例如,化学方程式:
CuO+H2Cu+H2O
应读成:在加热条件下,氧化铜与氢气反应生成了铜和水;而不应读成:氧化铜加氢气等于铜加水。
(2)由于化学方程式中等号“=”左右两边所表示的是物质的转化关系,故左右两边不能像数学方程式那样可以倒写或移项。
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表示
①氯酸钾等于氯化钾加氧气;
②参加反应的物质是氯酸钾,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是氯化钾和氧气;
③在二氧比猛的催化作用下,经过加热,每122.5 g的氯酸钾分解后可以生成74.5 g氯化钾和48 g氧气。
④2个体积氯酸钾加热分解后可以得到2个体积氯化钾和3个体积氧气。
答:②③两种说法正确。
-
推荐阅读:
中考必备化学基础知识点(精选四篇)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必背知识点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合集十四篇)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非常全面)(必备19篇)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汇编八篇)
最新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精品五篇)
-
想了解更多【中考必备化学基础知识点】网的资讯,请访问:中考必备化学基础知识点